先是看到一則臉書訊息,分享今天總統面對倒馬遊行召開的記者會新聞「馬總統就職前夕開記者會回應民意 慘遭記者怒嗆」,接著又看到另一則臉書來的訊息
最後– 「完蛋了。完蛋了。」– 則是我看到這個朋友的臉書訊息,從心底傳出接近絕望的吶喊。
我先看了所謂的記者砲轟提問影片,又上網找了總統親自說明「四點改進」的完整片段,為了確認那則看起來頗令人痛苦想哭的”回應民意”是真的,最後甚至還對照了總統府新聞稿,終了還是悲哀地開始打起這篇文章。
說實話,面對記者提問,馬總統的回答乍一看來倒也合理「至於為何會親自站出來宣布電價三階段緩漲政策,馬英九說,因為他是民選的,但台電董事長不是。」但我卻記得,一開始說要一次漲足不是也是他自己嗎?還是我搞錯了?所以說,一開始的漲足,是台電董事長決定,由馬總統代為開口,但到後來馬總統才又突然想起自己是民選的,該顧及民生,這才改了決定?
好吧,這混亂的一切過錯(或者說過去)可以先表過不提,其實,我對馬英九總統還不到絕望的境界,真正對其感到絕望的,是寫出這篇記者會文稿中,下方這四點的人;
「面對民怨… 有四點還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創造就業機會不夠多』,其次是『平均薪資的增加不夠,成長沒有跟上經濟成長的比率』;還有『貧富差距下降的幅度不夠大』,以及『政策的溝通說明不夠好』。」
不要說這裡頭是對,是錯,只說這樣子的溝通內容給人什麼感覺?
給人一種–
天哪,你該不會以為那些走上街頭抗議的,在臉書上罵你的,在網路上寫文章打字打到手痛想給你建言的人,都是因為收入變低了、薪資不夠生活了、沒有就業機會了,所以才把生活的苦難當作矛頭指向你吧?–的感覺
初看到這「四點改進」中的前三點,說真的,我甚至會以為總統在怪我,怪我因為『沒有就業機會』『平均薪資增加不夠』還有怪『貧富差距太大』所以感到不滿。今天有好幾萬名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我無法確切的知道或說得準每一個人心中真正認為政府該改進的是什麼,心中感到憤怒不滿的每一種理由究竟是什麼,但我可以肯定,大多人最感到不滿的,不盡然是那前面那三項,而是後面第四項只講了一半的 政策的執行,以及政策的溝通。
只不過今天這「就職前夕的四點改進」記者會,遮遮掩掩避重就輕的態度,恰好讓人感受到一種「說完就自己打臉了」的感覺。說好要改進『政策的溝通說明不夠好』不是嗎?怎麼從今天的說明聽起來,還是沒有改進嘛。
其實,我還是希望相信那並不是馬總統,那並不是六百八十九萬一千一百三十九人投下神聖的一票,把國家前途未來交給他的人,會說出來的話,會開出來的新聞稿與記者會。我甚至在心中醞釀了一種陰謀論:親愛的馬總統,今天這則新聞稿中的「就職前夕四點改進」,肯定是那些– 誤解你的,揣摩你的,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地度過最後這四年的人–所形塑出來的你,那並不是真的。
我曾看過一些泛藍青年,邊吃便當邊惡補少年馬英九。我想,確實有那麼一些人,不論男女老少,無論資歷深淺,他們或許有意無意地從書裡、從媒體裡、從清秀的外表裡,錯誤地理解了你,他們誤以為你可能會把這些抗議的人,想做是生活遭受苦難了,大環境不再舒服所以生氣了,失業了待在家裡連網速度很慢不開心了所以生氣所以走上街頭,最後無理取鬧地把氣出在身為民選總統的你。
但我絕不這樣誤解你。
即便到了現在,內心有些絕望有些憤怒但還在一邊試圖幫自己(替你)做點狡辯一邊打下這些字,
即使到了下一行字,
或是到了下下一行字,
甚至到了這篇文章最後一行字的結束或是下一篇文章的開始,
我都希望自己不會那樣誤解你。
只是我真的不能理解,如果馬總統先生能夠感覺到這種一點拆成三點講(前三點就是經濟問題),重點放在最後講(溝通問題)的說法,實在容易讓人帶來誤會,也很難讓人感覺到誠意,卻又為何還要正經八百地在全球媒體之前將它們說了出來。
我在網路轉播上看著街上萬頭鑽動的群眾畫面,一邊聽著總統在電視上說著聽起來好像是認錯覺得虧欠,但實際上不知哪個幕僚還是哪個撰稿人,(錯誤地)揣摩了上意,硬是加了以為馬總統會喜歡但多半民眾在這種時間這種場合聽到可能只會把飯吐出來的”經濟比較數據”,這一切的一切,真的都希望是陰謀,真心希望馬總統先生當時的內心正在淌血。我真希望他其實並不願意這樣迂迴地繚繞地發現並且承認自己最大的錯誤,其實就在溝通吧?
說真的,台灣的民眾是有智慧,有勇氣,也有膽量的,我相信有許多人都和我看法類似,油電雙漲,有必要,就去做,我們可以試著挺過去;美國牛如果真的要引進,那就想辦法管理;證所稅如果收了真的比不收要來得更美好,那麼就收吧。一旦知道你的決心,就盡力相信你的決策,但說真的,我們還是需要更多有力有效而且誠懇的溝通,無論是在市景之中還是網路之上,我們都需要聽到更多 更多。
身為網友,身為台灣人民,我真的覺得我們長大了,如同這篇,錯誤惡意的攻堅,已不再拿翹,正確良善的政策,即便表面上看來荊棘重重,但也還是會有人支持,我們真的已經開始懂得分辨對錯,所以也請你相信我們
我們從來沒有齊心協力的大聲說什麼要、什麼不要;但是,關於政府為什麼說要、為什麼說不要,我們大部分的人倒真的是有志一同地覺得沒有聽見。
當你相信你自己在做著“可能”對的事情的時候,也別忘了,除了用對的方法做,也希望您能用對的方法說,更誠心、更誠意地透過更多方式,更多管道,告訴我們,為什麼那麼做;一旦有錯,非不得已朝令就是得夕改了,就誠意一點說明吧,今天這種四點改進兩個彎的迂迴虧欠之說,不小心一點判斷,不像我一樣這麼良善樂觀的思考,人民還以為你在罵他們呢。
就是這樣了。
今天民國一百零一年五月二十,是馬總統先生您的第二任就職典禮,我今年三十,是您歲數的一半,所以我想我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我可以寫,盡量用寫的,讓你知道,讓大家知道。這接下來的四年,我們很可能要的還是你,但我要的 真的 不是那樣的記者說明會。
在〈[雜感] 我看馬總統就職前夕的四點改進〉中有 1 則留言
最後包括 Facebook 也只是多了幾個行銷管道罷了,跟當初我心中期待的完全不同。有人利用「年輕族群的想法、網路的想法我比較貼近」得到了想要的位置,開始了政治生涯,有人成功連任… 民眾得到了什麼呢?感慨。